2017年, 第1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1-20
  

  • 全选
    |
    民族学
  • 李鸿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29-53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有11个在民族地区,确保特困民族地区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于持续解决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最突出的短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提出了脱贫攻坚是特困民族地区决胜全面小康的首要任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特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迈向同步小康的内涵与特征,为推进特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创新思路和对策建议。
  • 孙岿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34-53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五个认同”包含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之中,与民族理论政策教育紧密相关。以慕课方式优化“五个认同”教育,关键在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创建网络课程载体,增强吸引力和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保持时代感和亲和力;培养自学自评习惯,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微课视频、翻转课堂和自学自测题库,构成民族理论“五个认同”慕课教学体系。
  • 朱军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38-54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带来城市民族事务的增多与城市民族工作重心的下移,社区日益成为城市民族事务治理的基本单元。大连市作为少数民族散居的地区,社区民族工作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比重也在增大。根据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2016年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的最新要求,通过实地调查大连市九个社区民族工作开展的情况,分析了大连市社区民族工作机制建设的特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 郭晓婷, 冷纪平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43-54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满族说部的收集和整理是在满族民族特征日渐淡化的时代中开始的,说部作品本身就体现着强调民族特征和不断受汉文化影响的事实之间的矛盾。单纯从文学和历史价值研究满族说部是不够的。满族说部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于构建满族的共同文化回忆,保留民族特征,建立满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
  • 乌日乌特, 何其迪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47-55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人口较少民族濒危语言研究为出发点,以南木鄂伦春民族乡为田野调查点。通过史料及田野调查的图表来分析解读因定居禁猎,转产及主流文化的冲击等因素导致的鄂伦春语言濒危问题,并试着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 经济学
  • 叶兴艺, 吕文增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51-55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人与草原的和谐发展。中国草原面积广阔,但存在沙化等诸多问题。创新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要从树立草原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宣传,培育人才,构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等入手。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多方行为体的参与,是一个协同治理的过程。
  • 王亮, 马林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56-55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构建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体系是划定草原保护红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草原保护红线不被逾越的重要保障。在阐释构建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管理机制、创新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技术手段、畅通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发布途径的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体系构建思路,并具体设计了含有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的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从提高认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和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草原保护红线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举措。
  • 滕飞, 崔鸿英, 马林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60-56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体系建设重要的一环,需要与之对应的战略框架,用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工作和科学实践。基于此,通过文献梳理,讨论了生态文明建设、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性成果,凸显了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属性。在明确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基础上,形成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框架。
  • 龚哲文, 马林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64-56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草原保护红线工程是以草原红线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内涵为依据,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以生态、产业、文化传承三大功能为基点,根据区域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涵盖多类型工程项目的一个复合系统,与中国牧区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深入分析草原保护红线和牧区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社会、民族四个方面全方位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草原保护红线工程的意义,为牧区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展开提供新的思路。
  • 李英震, 宋宝剑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68-57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外三产融合概念的发展进程、产业融合类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以及中国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实现路径、模式类型等方面的前沿理论的总结梳理,综合阐述了在中国积极推进三产融合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 燕玲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72-57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引述有关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创新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影响融资约束,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投资行为的分析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今后的研究方向。
  • 吴晶晶, 王福革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76-58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卢世荣理财改革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币制、财政、行政、民生四个方面的改革内容,以及卢氏改革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汉法儒臣的反对、忽必烈的支持与否、改革弊端和卢氏自身存在的问题等,意在为人们提供一个较全面、客观的卢世荣。
  • 管理学
  • 张振国, 李雪丽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83-58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构建城市化与城市游憩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对2014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城市化与城市游憩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为了提高两者的协调度,首先要通过发展社会经济来提升城市化水平,然后在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同时,除了建设好基础型环境外,更要通过加强吸引型环境建设来提升城市游憩环境质量。
  • 左莉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88-59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技及科技服务业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也十分注重科技及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针对大连金普新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科技服务业体系及构建的概念和科技服务业的管理机制。并提出要对现有科技服务业进行整合,促进不同科技中介机构的联系,形成服务标准化、机构社会化、组织网络化、发展国际化为特征的服务体系,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及对策。
  • 贾兴飞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92-59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2007-2014年发表在国际期刊的相关文章为样本,系统地梳理了会计准则变革研究的主题、路径与方法,分析发现,会计准则变革的研究主题需要从财务报告和资本市场,向企业管理和宏观经济拓展,研究路径需要从会计信息质量向会计理念变革和具体准则变革深化,研究方法需要从文档研究向调查研究、分析式研究等转变。通过分析,能够为客观评价准则实施效果、精准探索会计准则研究趋势等提供有益借鉴。
  • 赵金娃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599-60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资金需求量也急剧膨胀,为保证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及时检测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阐述CS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CSA方法在高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应用步骤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 文学
  • 贾琼, 于桂敏, 马虹, 韩松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03-60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论语境下“他者”思想和拉康的镜像理论,以时下关注度颇高的两部女性影视作品——《我的前半生》和《七月与安生》为例,深入解读了女主人公的命运,明确阐释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内涵和“他者”理论,探讨了新世纪中国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建构进程,并提出了理想的女性自我构建理论。
  • 马慧芳, 梁艳君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07-61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从文学的视角分析了《宁古塔满族萨满神话》的人物设定、母题分析和表现手法等问题,诠释其文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宁古塔满族萨满神话》围绕民族神话的基本母题,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并通过一定的语言音律和修辞手段展现其独特的神话魅力。
  • 语言·文化
  • 姜欣, 姜怡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11-61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一书中饱含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通过对其词、句及语篇三个层次的分析,探讨了在类似的汉语文本英译过程中如何挖掘、再现民族特色的问题,认为少数民族本土风格的还原是翻译对应的必要步骤,旨在更加准确生动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 唐超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16-62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借鉴芬兰著名民俗学者劳里·航柯教授的“民俗过程”理论,从民族典籍的翻译、研究和传播的整体过程角度切入,讨论民俗过程的国际化传播路径。通过“典籍翻译”、“民族典籍翻译”等篇名关键词搜索2006年至2016年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获得相关论文数据和综合信息,总体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典籍对外翻译工作以及相关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尝试提出有益的对策和建议。
  • 齐俊生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22-62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采用个案分析法对法国表现主义画家乔治·卢奥追求崇高艺术理想的逐梦之路进行研究。从求学、追梦、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四个方面深入解析了卢奥表现主义艺术风格的成因、特色以及个性鲜明、成就斐然的艺术探索之路。
  • 杨佳, 耿宁荷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25-62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来讲究译文的美。依照刘宓庆先生提出的翻译的美学标准,即相对性、时代性、社会性和依附性,审视《双城记》三个流行的译本,主要从耿智和萧立明教授翻译的《双城记》新译本引例,来讨论如何依照翻译的美学标准来实现译文的美。
  • 教学研究
  • 魏晓文, 杨春蕾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29-63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的形势任务和现状,从细化落实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巩固大学生党员培养发展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分析。
  • 姜大儒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32-63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分析高校精品教材应具备的条件和优势,研究民族高校精品教材的适用与特色定位。认为民族高校精品教材既要满足低基础教学对象的一般需求,满足民族地区对人才的特色需求,同时也要满足高基础教学对象的拓展需求以及竞争激烈的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高端需求。结合大连民族大学教学改革实践,建议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融入分层次特色、民族特色、区域特色以及嵌入式双语特色。
  • 曹琳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35-63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结合中国大学英语公共课的教学现状,采用思维能力层级模式理论模型建立大学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模式。以阅读为依托,以英语写作为手段制定思辨能力培养策略,并以形成性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思辨能力培养策略的主要标准和依据。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英语思辨能力提高显著。
  • 孙志梅, 高强, 张旭丽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38-64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会计职业发展以及双语教学的推广,为国际会计准则双语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平台,而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的背景更体现了国际会计准则双语教学的迫切性。从课程名称的拟定、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与考核方法的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国际会计准则双语课程的实施过程,提出该课程在教学资源更新的及时性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方面面临的挑战。
  • 孙琳, 宋昕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41-64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针对M-learning学习方法,以大连民族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验班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量化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M-learning的细化因素,并针对主要细化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实施办法,即尽量克服劣势因素、主动利用机会因素和全力化解威胁因素四个策略,以期更好地挖掘学生学习天赋、学习潜能和自主性学习能力。
  • 尤广杰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45-64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大连民族大学英语专业特点和笔者的教学经历,剖析高校英语专业英语阅读课面临的问题: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班级学生人数多、教材的缺陷、学时少;提出相应对策:分层次教学、采用分组讨论教学法、精选课文并辅以其他阅读材料、建设第二课堂、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等等,使学生爱上英语阅读并逐步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 张雪莹, 栾桂芝, 宋君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49-65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在阐述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对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背景与分类整理的基础上,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开发思路、开发的目标与途径、开发策略方面制定了辽宁省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对辽宁省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校本课程的设计提出了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 宋昕, 孙琳, 高希敏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6): 654-65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结合中外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的不同研究成果,完善动机模型,细化动机类型,并且在不同的动机类型中扩展动机因素,考察除传统的社会心理因素外的认知因素对不同动机类型的支持力以及对英语学习效果的解释力。通过细化研究对象,以对比研究和个案研究的研究范式,探讨藏族和维吾尔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针对藏族、维吾尔族学生的特殊学习动机因素进行问卷设计、调查与测量统计,重点考察藏族和维吾尔族学生的不同学习背景;发现无论英语水平如何,藏族学生动机多为情景型取向,维吾尔族学生多为诱发型取向。特别是零基础藏族学生还表现为兴趣型取向,零基础维吾尔族学生表现为自信型取向;内地班维吾尔族学生有工具型和成就型取向,藏族学生无特殊动机取向。为以后的动机激励策略及英语提高情况的考察做先导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