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2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7-20
  

  • 全选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孙守朋, 李云峰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289-29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奠基之作。该书深入解析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学理、史观和实践价值,回答了相关基本概念,廓清了理论渊源,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学理支撑。书中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展现了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总结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实践理念,为推进民族团结提供了行动指南。
  • 经济与管理
  • 刘燕华, 杨雯萍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297-30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加快推动黄河上游地区共同富裕是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赋予农牧民技能是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研究农牧民接受培训的影响因素,提升农牧民技能对于农牧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黄河上游18个县农牧民进行技能培训的调查获得743份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年龄、参加技能培训经历、家庭人口数等因素对农民接受技能培训意愿相较于其他因素影响较大。进一步分析得出家人支持、现在所学过的技术培训与个人需要的契合、培训后会有赚钱的机会、所培训的内容在未来得到应用等与再次培训意愿存在显著正相关。提出了广泛开展技能培训的宣传、按需分类制订技能培训计划、巩固技能培训成果和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等对策。
  • 冯庆水, 李欢欢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306-31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和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长三角各城市金融集聚和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构建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系统之间时空耦合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且差距逐渐缩小;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随时间推移城市间差距愈发显著;两系统之间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局面,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高值中心,由高到低向四周扩散的发展格局,两系统协调值差异呈现先减后增的“U”型的趋势,且差异愈发明显。因此,需要加强长三角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信息互通,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进而推动长三角城市群两系统协调发展。
  • 冯茹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316-31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大连市申报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自身优势:坚实的经济基础、发展友好的社会环境、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指出当前该地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在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儿童主体参与等方面存在的短板,提出儿童优先理念先行、公共服务友好、完善公益普惠儿童福利体系、提升城市空间品质的对策建议,助力大连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 栾宇翔, 赵国龙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320-32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不道德亲组织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指员工为维护组织利益而采取的不道德行为。在数字化环境下,员工的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负面影响,但现有研究对此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梳理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概念内涵,并从社会交换、社会认同、社会认知及社会学习等四个理论机制出发,探讨该行为的前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权变理论的研究模型,旨在揭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对个体和组织层面的影响结果。结论丰富了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理论研究,并为管理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国际商务
  • 刘秀玲, 苗芳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325-32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宁夏枸杞在中国枸杞产业内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枸杞主产地。宁夏枸杞不仅供应国内市场,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为提高宁夏枸杞的出口竞争力,需要研究宁夏枸杞的生产和出口情况。用一系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宁夏枸杞出口竞争力水平。针对影响宁夏枸杞出口的一些制约因素,采取措施提高宁夏枸杞的出口竞争力。
  • 郑东升, 刘莹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330-33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大连与东北亚主要经济体间经贸合作发展现状。通过构建引力模型对大连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和东北亚国家的进出口额与大连市GDP和东北亚各国的GDP成正相关,与大连和东北亚国家的距离呈负相关;大连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大连对东北亚国家的出口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如果该东北亚国家同时也是RCEP成员国,那么对大连从该国进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 文学
  • 阿力更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340-34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有着宏大的地理空间结构,地理叙事既是《江格尔》的典型特征又是《江格尔》叙事程式的重要组成。运用近年来兴起的地理批评探究《江格尔》的叙事逻辑,发现史诗中的地方要素、空间结构和文学绘图,挖掘史诗《江格尔》的现实生活基础,剖析史诗蕴含的蒙古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从而揭示史诗《江格尔》的文化内涵。
  • 尤广杰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346-35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索尔·贝娄中篇小说《堂表亲戚们》的人物和情节,阐释贝娄的共同体思想——个体在共同体内部寻求和构建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文化与智慧传统在塑造共同体认同中发挥核心作用、共同体成员共享责任和互助关怀,论证贝娄笔下的共同体不仅仅是基于血缘或地理位置的联系,更是建立在共享文化、历史和价值观上的紧密结合。指出贝娄的共同体思想在维护文化连续性、深化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联系以及促进全人类共同福祉方面的重要性。
  • 语言·文化
  • 赵国惠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351-35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2023辽宁省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为例,阐述大赛助力期刊编辑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大赛宗旨切合编辑队伍建设需求,即体现编辑工作要求,促进期刊编辑队伍稳定与发展,探索“培训+竞赛”的编辑队伍建设模式;大赛提升参赛者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备考、现场答题和考场外交流等方面;赛后效应,包括激励效应、辐射效应和赋能效应,持续助力期刊队伍建设。
  • 唯日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355-36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辽南沿海地区的田野调查,阐述农民在农业市场化转型中塑造新农业景观的历程为主线,探讨其中所呈现的农民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当地农民在新农业景观形成中呈现了“模仿-榜样-再模仿”的行动模式,体现了在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中形成的保守、谨慎的生活生产态度,以及重视大家族的传统文化和熟人社会重视关系的心理特征。与以往的景观人类学研究相比,尝试将“政策”因素纳入景观研究框架里,思考国家政策影响下农民的理性经济行为的逻辑特征,主要将“经济收入”作为新的要素探索农民对新农业景观的感知,尝试拓展农业景观概念的内涵,为景观人类学研究领域增砖添瓦。
  • 政治与法律
  • 朱晖, 车姝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361-36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平台现已成为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平台所具有的潜在动力不仅拓宽了社会公众的消费渠道,也带动了平台企业的转型升级。因互联网平台企业自身的免费定价模式、动态竞争以及网络外部性特征区别于传统企业经济,进而出现了平台反垄断现象。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属性构造、相关市场和行为类型都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有所影响。因此应遵循回应型规制方式,对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分类监管,不断完善认定思路,精准规制滥用行为,从而保障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平稳运行。
  • 现代大学教育
  • 刘锐, 王金萍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369-37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大思政课”教育理念的提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五个维度,即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推动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来探寻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手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推进思政课与各种教育资源的融合与协同,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 陈阳, 赵欣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374-37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对大学生二语习得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对教育实践提出新的挑战与要求。从现代社会文化观念变迁的时代因素出发,探讨这些变化对大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以及教育者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这些变化。具体策略包括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培养学生文化适应能力、利用技术工具支持二语习得与文化教育等,旨在提高二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高敏, 徐向春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4, 26(4): 378-38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新时代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有利于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广州某民办职业院校在校三个年级大学生党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党支部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实效性不强、吸引力不足和协同性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创新融合理念、丰富融合形式、健全融合机制等路径,以实现学生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