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1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1-20
  

  • 全选
    |
    民族学
  • 南文渊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29-53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的山水环境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是一项统一的系统工程。提出自然保护区建设要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框架,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文化传承与民生保障为出发点,建立稳定而有活力的人文生态协调机制。
  • 孙岿,朱军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33-53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已深深嵌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种促进多民族共同参与的协商民主形式,两者在价值追求、基本要素、运行的政治、法律和体制环境以及面临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拆开“四大制度”,另搞一套制度,而是以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提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运作水平,使之与国家的其他制度安排衔接配合。
  • 张瑾燕,王玉琢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38-54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守望相助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关系及其内涵,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本质特征就是守望相助,并且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民族关系发展史为例,提出该地区是各民族守望相助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区域,进而分析了新的历史时期各民族守望相助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趋势。
  • 双宝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43-54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呼和浩特建城伊始其城市文化就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尤其是清中叶始,内地汉、回移民不断迁入,清末西方基督教文化传播,与蒙、汉、满等民族文化相互依存、融合而呈现出多元宗教共生共存的多样化局面。基于相关史料,对近代呼和浩特的宗教文化变迁进程进行考察,指出不同宗教文化间的互动与融合是近代呼和浩特多元宗教文化共生共存的主要成因。
  • 经济学
  • 郭景福,解柠羽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49-55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化发展阶段,发展特色产业成为时代的选择与要求。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比较分析了东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与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给出了民族地区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实证分析了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城镇化发展。得出应该制定合理政策、提升城镇化规模、推进区域一体化、培育特色小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结论。
  • 于成学,葛仁东,张月,孔媛媛,杜永昊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54-56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地区经济发展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选择大连市为例,分析其环境承载力状况。首先建立大连市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收集2003-2013年的各项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合状态空间法计算大连市环境承载力的承载量;研究结果显示:人口压力、城市化进程加快等社会生活压力与工业生产、环境质量和工业“三废”等自然资源环境承受的压力,对大连市环境状况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得出具体结论。
  • 孙彦宝,孙放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62-56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推动,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在数量、规模上都取得很大突破,但“聚而不集”“集而不群”的准集群现象还很普遍。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应该转变观念,战略把握辽宁在禀赋、区域结构、发展阶段、分工体系的特点和优势,从政府和企业两层面,改善环境,提高集群度,增强创新能力,以产业集群突破性发展带动经济提升。
  • 朱瑞雪,刘秀玲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66-56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对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直接投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21世纪以来,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投资不断加速,目前已成为中亚五国重要的投资合作伙伴。但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 白银元,高小岩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70-573.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社会保障制度通过风险分散机制,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有序发展的安全网。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之一,其社会保障的发展关系到自治区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当前广西社会保障发展存在结构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两个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障发展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为当地社会保障更好地发展提供建议。
  • 管理学
  • 王婷睿,初永泽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74-577.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农业供应链, 结合供应链金融优势形成的农业订单融资,是解决农业的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重点分析了农业订单融资内涵,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农业订单融资的多重效应,并结合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特征对农业订单融资的模式进行剖析,最后结合目前中国农业订单融资应用现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具体建议。
  • 吴燕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78-58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由于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核算内容及形式相对简单,涉及环节较少,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 李倩倩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82-58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发展的趋势,旅游目的地通过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增加游客到访率。东北三省各地旅游资源禀赋不同,通过分析该地区重要旅游节点旅游合作前后时间成本的变化,可以发现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其发展的重点应该不同。
  • 文学
  • 刘天利,周翡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86-588.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古代文学作品注释要深入研究、精确选择的要求,提出王禹偁《畲田词》(其一)中的“劚孱颜”、《村行》中的“原树”、《寒食》中的“惆怅”和《春居杂兴》(其一)中的“和莺吹折数枝花”的注释问题,对其在不同选本中的注释进行比较解析,力求最能还原诗人本意。指出“劚孱颜”解释为“砍削树木”,“原”解释为“原野”,“惆怅”解释为“感伤、失意”,“和莺吹折数枝花”解释为“春风附和着黄莺吹折了树上的数枝花”。
  • 尤广杰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89-59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父与子”关系一直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不断书写和阐释的主题。依据“父与子”主题所具有的深刻文化内涵和意义,剖析贝娄的短篇小说《银碟》中父与子之间深沉的爱以及由于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贝娄借用“父与子”母题去表现更具普遍意义的主题,这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犹太文化内涵,而且超越了犹太民族属性,具有了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 语言?文化
  • 郭仕超,雷缙碚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93-59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匕”字的两个来源以及从“匕”之字。一为考妣之匕,一为匕匙之匕,二者形义皆有别,后因字形讹变而同形。《说文》将二者混为一字以解说,故支离破碎。甲骨文“旨”所从的“匕”为匕匙之匕,从匕从口会美味之意。甲骨文“”乃“”字,陈炜湛从中分出“”字不可信。
  • 政治?法律
  • 白屯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597-601.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民族团结教育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是中国民族团结教育实践的科学总结,它揭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方式,表达了民族团结教育精准化发展的大趋势。提出在贯彻落实“三化”的实践过程中,民族团结教育要处理好增强共性与尊重差异、强调物质建设和推进精神涵养、理论阐释与形象表达方式、传播知识与接受思想、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等基本关系。
  • 王艳秋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602-605.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从哲学层面考察人的全面发展,孔子仁学思想则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关注个体自身的发展。尝试将孔子仁学思想纳入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探讨“仁学”与“人学”的契合性,旨在为更好地诠释孔子仁学思想展开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亦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新的生长点。
  • 教学研究
  • 王恒,曹洪珍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606-609.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在对其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整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在基地建设、教师实践经验、教学成果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要改革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等对策,以期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 李国禧,卢晓娟,刘刚,孙世仁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610-612.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多语种对白字幕的资源,为外语视听说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经实践检验可提升外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阐述了多语种对白字幕视听资源的优势、制作注意事项,初步探讨了它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和作用。
  • 何江,孙雪莲,李婷婷,吴英慧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613-616.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以美国一所教学型高校传播学方向的课程设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简要探讨了美国教学主导型学校的办学思路。研究发现,其整体课程结构体现出轻专业深度、重知识广度的教学理念;公共课设置具有涉猎知识广泛、重视写作训练、凸显学校特色、激发学生思考的特点;专业课方面秉承大新闻办学理念,重实践轻理论,并营造拟态的校园传播环境。
  • 景婧,王维波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617-620.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对民族高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焦虑感进行调查,阐述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困难及问题。通过对所得数据相关检验,认为这一研究对探索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 任长虹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5, 17(6): 621-624.
    摘要 ( ) PDF全文 可视化 收藏
    民族高校质量文化是民族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分析了民族高校质量文化的现状、内涵及结构,探讨了民族高校质量文化与民族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民族高校应通过激发和培育特色质量文化,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在文化引领下发挥更大的作用。